应用领域
科研成果走向人间烟火光明因何在“科技第一展”出圈

来源:乐鱼体育直播在线    发布时间:2024-03-25 16:00:04

  被誉为“中国科技第一展”的2022年第24届高交会如期而至。星光熠熠之下,不仅让人脑洞大开,而且探照未来。

  置身于高交会一号馆的光明展区,观众可以现场体验国内首台全自动眼底相机,也能品尝全发酵、非勾兑、无添加低嘌呤啤酒;可以见证金鱼被放进-196℃的液氮中冻僵后神奇复活的生命奇迹,也首次见识无需润滑油的磁悬浮无轴承泵……

  光明,俨然成为了“网红打卡点”,涌现一批“流量明星”。今年,光明展团阵容强大,深圳湾实验室、AI与数字化的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2家科研单位,迈瑞科技、赛桥生物、赛陆医疗等21家科技公司成为座上宾,布阵高端医疗器械、智能传感器、合成生物、脑科学与类脑智能领域等尖端领域,彰显了科学赋能产业的鲜明导向。

  实际上,对于观众而言,高交会也许是一次关于硬核科技的奇幻之旅;对于光明而言,高交会则是8大战略新兴起的产业与5大未来产业一次集体“大检阅”。那么,刚满4周岁的光明何以激活高水平发展“主引擎”,练就“钢筋铁骨”,奔赴未来科学的星辰大海?

  金鱼的一次“起死回生”,为科学界带来什么启发?在深圳会展中心的光明区展馆里,一条金鱼被放进-196℃的液氮中冻僵后又重新苏醒,在水缸中活力悠游。观众叹为观止之外,显现的是药物创新研发的无限想象空间。茵冠生物的工作人员解释,这是一项细胞冻存技术成果,应用在现在的生物干细胞储存中,人类能通过这项技术冻存自己或者新生儿年轻的细胞,在多年以后身体需要的时候进行身体调理、疾病治疗等多项用途,为不少患者点燃希望。

  在展区另一端,深圳湾实验室带来了国内首台全自动眼底相机。眼底相机大多数都用在眼球后段眼底检查,是眼科医生的主要诊断工具。测试者可以把下巴放在上面来测试,拍照全程不过短短十几秒钟。据技术人员介绍,全自动眼底照相机在传统眼底相机的基础上通过双摄像头成像,利用图像控制及特征识别实现XYZ三维自动定位,能够在疾病早期对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变化进行检测。

  这个创新成果,穿透的正是庞大的民生痛点。据《世界视力报告》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全球近视患者约26亿人,约1.96亿人患有老年黄斑病变……这项“黑科技”,或可造福千万人。

  在光明展团倍生生物科学技术展区,一排五颜六色的果汁气泡酒、低嘌呤啤酒引来不少参展者排队品尝。品酒的背后,其实大有乾坤。倍生生物是一家专注于物种设计的合成生物学公司,技术人员表示,“希望能做出一些年轻人爱喝的产品,与其说我们的产品是酒,不如说是可以被量产的发酵食品风味体系、营养体系、数据化配方和生产解决方案。”

  倍生生物所专注的合成生物学,被誉为未来改变世界的十大技术之一,也是光明区重点推进的“8+5”产业集群中的五大未来产业之一。

  从金鱼到啤酒,光明用“接地气”的表达,将科研成果带到普通人身边,彰显了光明强大的科研转化能力。这些前沿创新技术纷纷“出圈”,走向人间烟火,折射了“生命之光”。

  实际上,高交会上这些生物科学领域的成果转化,是光明在战略新兴起的产业布局的一张闪亮名片。 这些科技新生力量,映照了光明区8+5产业集群崛起。

  早在今年6月6日,深圳发布《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提出20个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集群发展重点细致划分领域,以及8个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与深圳产业蓝图一脉相承,光明洞察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演进,立足产业基础,结合光明科学城研究方向,通过提前规划部署,抢占竞争新优势。在深圳市规划的20个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集群中,光明占8个;8个未来产业,光明占了5个。其中,“8”为超高清视频显示、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智能传感器、精密仪器设施、安全节能环保、现代时尚等八大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集群;“5”为合成生物、脑科学与类脑智能、区块链、量子信息、可见光通信与光计算等五大未来产业集群。值得一提的是,在深圳规划的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中,光明区占4个,打榜深圳市先进制造业园区。

  从“20+8”到“8+5”,“光明路径”越发清晰;这片创新沃土,越发根深叶茂。

  放眼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围绕“战新”产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依照国家的“十四五”规划,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

  作为全国率先布局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的城市,深圳已有靓丽答卷。今年前三季度,深圳“战新”产业实现增加值9370.50亿元,比上年增长7.5%,约占深圳GDP的四成。

  对于光明来说,“战新”更是扮演了中流砥柱的角色。按照官方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光明区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增加值累计完成598.87亿元,同比增长8.9%,高于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6个百分点,占GDP比重为60.5%。其中数字与时尚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9%,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2%,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5%,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3%。

  以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集群化发展,为光明锻铸了经济韧性,强健了“钢筋铁骨”,培育发展新动能,也构筑基础科研的“铜墙铁壁”。

  当下,新能源汽车炙手可热。在今年高交会上,贝特瑞新材料集团带来了最新研发的硅氧负极材料和硅碳负极材料。该材料是制造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消费电子电池、储能电池的核心材料。作为北交所“市值一哥”,贝特瑞扎根光明十余年。按照部署,贝特瑞高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产业化项目正在加快建设,项目达产后年产值超70亿元以上,将大幅度的提高深圳市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窥斑见豹。光明的新材料集群已集聚290家规上企业,已初步在新型显示材料、锂电池材料、5G关键材料及二维材料等领域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拥有正威、莱宝高科、三利谱、星源材质、飞荣达、贝特瑞等一批具备一马当先的优势的行业龙头企业。

  这样的集聚效应,还在源源不断产生能量。11月11日-13日,中国传感器与应用技术大会在光明云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智能传感器产业高质量发展迎来黄金机遇。光明借此盛会向这个新兴起的产业抛出“橄榄枝”,总规模50亿元的智能传感器产业基金也即将落地光明。目前,光明区已集聚了纽迪瑞科技、美思先端电子、诺安智能等一批“独角兽”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不断吸引一大批有发展的潜在能力的优质智能传感器企业集聚,推动产业驶入“快车道”。

  从新材料到传感器,从深耕沃土到瓜熟蒂落,这些都只是光明推动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发展的一个个微剪影。

  “光明长期坚持产业立区、制造业强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光明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光明区委书记蔡颖如是表示。在业内人士看来,“聚光效应”持续放大,表明光明经济高质量发展韧性足、潜力大、新动能强、路径明确。

  如果说战略新兴产业构筑了铜墙铁壁,那么未来产业则开启第二增长曲线,形成蓄力薄发之势。

  据观察,伴随大健康时代的启幕,合成生物、脑解析与脑模拟等未来产业被称为永远的朝阳产业,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竞争的焦点赛道,正在孕育新的产业变革。

  对于光明而言,合成生物与脑科学犹如两朵“金花”,渐次开放,交相辉映。如何营造良好生态气候呵护成长,为光明科学城注入更多创新源泉,光明需要精心谋划。

  “未来将可能诞生世界级的成果。”钟超是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材料合成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也是深圳柏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2021年初,他创办的柏垠生物落棋光明。

  从科学家到企业家,钟超更懂得合成生物这个风口的含金量。过去20年,生物材料在分子、纳米层面的可控合成和前沿表征发展迅猛;近年来针对生物系统在基因、蛋白、代谢以及表观遗传等多层面信息的读写能力也不断升级。材料合成生物学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应运而生。钟超坦言,光明科学城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期望可以突破一批重大科学难题和卡脖子技术瓶颈,进一步减少科研成果产业转化周期。他相信,未来这里将可能诞生世界级成果,结出产业应用的硕果。

  其实,合成生物这个未来赛道,早已高手云集。在深圳合成生物创新研究院产业创新与转化中心主任罗巍看来,合成生物学被认为是未来可能的第五次工业革命,深圳现在已经形成全球最大的研究力量。但是,企业在加速成长过程中常会面临先进实验设备、科研资源缺乏,以及融资难、推广难、人才缺失等痛点问题。该创新中心作为助推企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提供科研技术服务及产业促进服务,构建创新企业服务体系,解决了企业系列痛点问题。

  对于扎根光明的无数科研工作者来说,光明打造全球合成生物高地的愿景,又迈进了一步。

  按照公开数据,目前光明区已集聚合成生物企业约40家,占深圳市合成生物企业近八成。预计“十四五”期间,光明将集聚超过100家合成生物优质企业,实现从“科研-转化-产业”的合成生物产业全链条生态布局。

  脑科学与类脑智能产业,同样是光明区的五大未来产业集群之一,已经走在了深圳乃至全国的潮头。目前,这个产业集群拥有企业约30家,总估值超140亿。

  “正是在政府和国家科研大环境的支持下,让我们可以将深圳的创新资源在大湾区甚至全国范围内充分共享,提升国内科研的国际前沿竞争力,进而达到国家整体科研创新能力的自立与自强。”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所长王立平如是感慨。聚焦这个赛道,王立平带领的脑所现在已形成一支规模超500人的多学科交叉汇聚的脑科学科研团队。

  日前,测序和空间组学平台创新者——深圳赛陆医疗刚完成pre-A轮融资。作为光明区首批合成生物企业,赛陆医疗在“楼上楼下创新创业”模式的加持下,短短两年就自主研发出多款高通量测序仪和配套生化体系,实现超常规发展。

  “我们有信心打破国外企业垄断,为补齐我国尖端科研设备产业链短板贡献力量! ”赛陆医疗CEO赵陆洋这样表示。

  让这些企业家和科学家们兴奋的是,不久前光明区创新性发布全国首个脑科学与类脑智能领域专项扶持政策,加速脑科学与类脑智能领域企业、科研机构、产业平台、资本等全要素集聚光明。

  “战新已新,未来已来。”在有识之士看来,光明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将助力未来产业更好地衔接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深圳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也具有重要意义。

  此时,如何强力护航“8+5”产业集群,纵深推进光明科学城建设,成为光明无法绕开的新“考卷”。

  光明区委书记蔡颖表示,光明科学城建设将按照深圳市委统一部署要求,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聚焦“8+5”产业集群布局科研经济新赛道。蔡颖强调,光明科学城建设将聚焦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以源头创新为引领,以成果产业化为特色,以政府和市场共同驱动为支撑,不断放大科学赋能产业、产业激发创新的“蝴蝶效应”。

  实际上,不论是深圳还是光明,都有发展困惑。业内有识之士指出,40多年来,深圳产业结构不均衡、单一产业比重过高、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不够等问题长期存在,制约着深圳未来产业的发展。在光明,“8+5”产业集群也存在发展步伐不齐、大湾区城市群竞争等难点。

  在此背景下,光明聚焦“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探索一条科研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

  在创新链方面,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光明科学城布局建设超算二期等23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推动形成国际化前沿技术研发机构群,策源原始创新,加快形成重要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这些载体既与科学界共享,也对产业界开放。

  在产业链方面,光明构建了链长招商机制,围绕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连链”,上下游企业的聚集效应明显。光明区4大先进制造业园区,更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充足空间保障。

  在资金链方面,光明致力于打造科技金融全新名片,引“金融活水”滴灌“科技苗圃”。光明区已设立科创产业基金,规模2亿元,重点投资于光明科学城早期科创企业项目及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未来,将陆续“8+5”产业的相关引导基金及公益基金设立,助力光明科学城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

  在人才链方面,人才是保持实体经济发展后劲的基础。光明区编制光明科学城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目录,打造“规划+计划+办法”人才政策体系,全区高层次人才数量翻倍。坐落在光明区内的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深圳理工大学(筹)等高水平大学已启用,南方科技大学光明高等研究院也已落地运作,它们重点培养集成电路、智能工程、新材料等领域密切相关的优质人才,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源动力。

  近年来,光明还先后举办了六届创新创业大赛,吸引了海内外超5000个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及科技企业参赛推动了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的同频共振。

  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实际上,引领产业向高端跃升,营商环境同样是关键一环。为加速产业集聚,光明区陆续出台“8+5”产业发展支撑政策,重点从全产业链优质企业落户、重大科技创新研发转化、专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培育发展创新企业、营造科技产业生态环境等方面给予更大力度专项支持,让企业专心发展、茁壮成长。

  在城市公共服务配套方面,光明区累计投入了146亿元打造高品质教育,新增学位近3万个,规划建设了总床位4000张的中山七院、总床位2000张的市中医院光明院区,筹集建设公共住房3.4万套,在建人才房3.8万套。光明还规划建设了深圳国际美术馆等一批新时代文体设施,建成279个高品质公园,着力打造山水交融的人文环境。

  厚植科创沃土,方能练就“钢筋铁骨”。四年来,光明区GDP年均增速达8.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4%,企业数量以年均15.7%的速度增长。规上工业企业数量从847家增加至1735家,国高企业从987家增加到1703家,“专精特新”企业达到362家,形成了龙头企业“顶天立地”,科创“雨后春笋的生态气候。

  四周岁的光明,勾勒出了一道完美的蝶变曲线,也拨响了“有为政府、有力政策”的最好回声。

  山水田园之间,承载脑解析与脑模拟、合成生物研究两个大科学装置的光明科学城启动区项目,施工现场热火朝天。按照部署,今年底开展设备联试,明年可投入使用。不远处,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等地标一字展开,世界一流科学城的气势初显,活力绽放。

  与国家战略高度契合,与创新浪潮同频共振。《光明区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指出,到2025年,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820亿元以上,增加值年均增速高于GDP增速;年产值超过百亿的战略性新兴企业数量达到7家……

  怀揣使命、心系远方,必当风雨兼程、笃定前行。我们相信,光明区将锚定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宏伟目标,全力推进原始创新策源地、科研经济先行地、创新人才集聚地建设,向着科学这个永不落幕的璀璨星河勇往直前,为深圳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积极贡献力量。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